轉載:http://www.tahsda.org.tw/newsletters/?p=1531#.VGaz0TSUc8p
腸病毒簡介
腸病毒的型別繁多,廣泛的分布於全球,而且一直持續性的存在於人類之中。在溫帶氣候地區,腸病毒通常流行於夏季。但台灣處於亞熱帶,流行的季節性並不明顯,全年皆可能有感染個案發生。人類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感染源。得了某一型腸病毒會產生具有抵抗力的抗體,下次就不怕這一型腸病毒;但是對其他型的腸病毒卻仍然沒有抵抗力,所以還有可能再得到其他型的腸病毒感染。
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,為一群病毒的總稱,在1997年以前,已知而被分類的腸病毒共有小兒麻痺病毒共3型(1~3型)、克沙奇病毒,含23種A型(A1~A22型,A24型)及6種B型(B1~B6型)、伊科病毒共30型(1~33型,但8、10及28型除外)及腸病毒(68型〜)等60餘型。近年來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,依據基因序列分析結果將之重新歸類,分為人類腸病毒A、B、C、D型。
腸病毒主要是經由接觸、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傳染,玩具常成為幼兒間傳染的媒介,尤其是帶毛的玩具,由於清洗不易更容易帶有大量病毒而傳染給其他幼兒。
在發病的前幾天就具有傳染性,病毒存在於喉嚨與糞便,而其腸道的病毒排出時間可以持續8到12週之久。一般而言,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。它們在家庭中有很高的傳染率,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較容易發生傳染。腸病毒的潛伏期為2到10天,平均約3到5天。
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,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,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。它們有時候則會引起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,包括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峽炎、無菌性腦膜炎、病毒性腦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急性出血性結膜炎、心肌炎等。一般來說,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為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峽炎。以下分別簡單介紹。
疱疹性咽峽炎
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(type 1-10,16,22)。特徵為突發性發燒、喉嚨痛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。經常會因喉嚨痛吃不下東西,造成脫水的情形。病程為4-6天。多數病例會自然痊癒,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。
手足口病
致病原有很多,較常見為A、B族克沙奇病毒(A16,A4,A5,A9,A10;B2,B5);腸病毒71型也可以引起,不過較少見。特徵為發燒及在手掌腳掌與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,疹子的頂端大多有小水泡,口腔也會有潰瘍。常因口腔潰瘍疼痛而無法進食,病程為7~10天。
流行性肋肌痛
B族克沙奇病毒引起,特徵為胸部突發陣發性疼痛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,合併發燒、頭痛及短暫噁心、嘔吐和腹瀉,病程約一週。
急性淋巴結性咽炎
由A族克沙病毒(A10)引起,特徵為發燒、頭痛、喉嚨痛,懸雍垂和後咽壁有明顯白色病灶,持續4~14天。
無菌性腦膜炎與腦炎
克沙奇、小兒麻痺及伊科病毒皆可能引起,無法由臨床表徵鑑別。特徵為發燒、噁心、嘔吐、頭痛等。
心肌炎
發燒、突性呼吸困難、蒼白、發紺、嘔吐,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,接著會有明顯 心跳過速,快速演變成心衰竭、休克,甚至死亡。存活的個案會復原的很快。
如果小朋友不幸感染腸病毒後,要注意有無出現下列情形,如果有的話,要盡快送醫治療。
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
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
除了一直想睡外,病童顯得意識模糊、眼神呆滯或疲倦無力,原來活潑的小孩會變得安靜不想動,但發燒本身就會影響小孩活力,所以上述症狀的判斷應以體溫正常時的精神活力為準。
肌抽躍(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)
通常是在睡眠中時出現被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,隨著病情變化嚴重時,在清醒時也會出現。另外,病童可能因肌抽躍症狀而變得無法入眠。
持續嘔吐
嘔吐可為腦壓上升的症狀表現之一,嘔吐次數愈多愈要注意,尤其是伴隨嗜睡、活力下降,或只有嘔吐而無腹痛、腹瀉等腸胃炎症狀時,需要特別注意。
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
小孩安靜且體溫正常時,心跳每分鐘120次以上。
腸病毒治療,在目前來說,並沒有所謂的特效藥,只能採取支持療法。醫師通常會開立一些止痛退燒藥做症狀治療,並鼓勵盡量給小朋友補充水分。對於病情嚴重而有生命危險的個案,可以考慮使用免疫球蛋白,不過目前療效不明確。對於沒有特殊併發症的腸病毒感染,則不需要使用。
目前在腸病毒種類中,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,沒有疫苗可以預防,所以勤於正確洗手、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,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腸病毒的基本方法。另外,徹底洗手後,要注意不要再去接觸口鼻,因為生病者口腔及鼻子黏膜都帶有腸病毒,手觸摸後會被汙染,很容易傳染出去。總而言之,腸病毒感染如果沒有出現併發症,大都會自己痊癒。但是小朋友還是要多注意,盡量減少感染的機會。
作者:臺安醫院小兒科主任/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胡人然
出處:臺安醫訊第194期
留言列表